农村新骗局:送药,净水器,中奖旅游都是陷阱!
我们在这里提醒广大农民朋友,耕种了一年不容易,切莫相信别人的白条、承诺,天上不会掉馅饼,别让自己一年的辛劳付之流水。
我们在这里提醒广大农民朋友,耕种了一年不容易,切莫相信别人的白条、承诺,天上不会掉馅饼,别让自己一年的辛劳付之流水。
子女与父母应增进沟通,及时了解父母投资选择,为他们提供建议或指出风险及时远离非法集资。
经营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在口头宣传时,往往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不佳的恐慌心理,夸大商品的功效,哄骗、引诱老年消费者购买商品。
其实所谓保健品,都是在利用老年人的健康焦虑,制造健康恐惧,然后收割老年人的智商税。
老年消费者应科学、理智地看待养生、保健品的宣传,不要轻信虚假宣传。
中德达生集团在北京市开设分公司及营业部,通过路边散发宣传单,以年化24%的高息诱惑社会公众投资,巨额资金成集团董事长冯峰个人借款。
希望广大群众擦亮双眼,特别是老年人,不要听信一些保健品的虚假和夸大宣传,不要被传销组织迷惑和利用。
因轻信“神医”能消灾避祸,刘老太将家中所有积蓄从银行取出,并“拱手”送至骗子手中。
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诈骗案件层出不穷,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、防范意识不强的特征,给诈骗团伙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。
“养生会所”打着足疗排毒旗号,在社区里招募老年会员,利用电解盐水的化学反应,忽悠老人称足疗可排毒。
业内人士称,这类骗局让很多老人上当受骗。对方往往打着养生讲座的名义,给老人小恩小惠,最后高价卖药。
类似“天赐康”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变相卖药模式,目前在全国有蔓延趋势,老年消费者极易被蒙骗。
温州2名男子利用轿车、英文外包装物品等工具,同时扮演3个不同的角色,在老人的眼皮底下大演双簧,前后诈骗12名老人共20多万元财物。
据称“能治百病”的假药,分别是螺旋藻保健品、风湿渗透膏、明目液等。其中,“明目液”被吹得神乎其神,说是“一滴入目不用开刀,能治白内障”。
在两家医院花掉了31万元治疗后,徐明强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查,诊断结果显示,所谓的“尖锐湿疣”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炎,花费156元即治愈。
2017年,云南省中医医院附近出现一伙医托,且屡屡有人受骗。对此,记者进行了连续暗访,以期还原事发全过程,也提醒市民注意,不要轻信“医托”忽悠。
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,接到陌生电话无需惊慌,只要对方提到汇钱等内容,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为诈骗电话。
法院认为,王老太为规避银行禁止性规定,而轻信陌生人向其提供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及银行卡号,这是造成她的身份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泄露的直接原因。
近年来,电信诈骗的方式越来越多,防不胜防,还希望市民们能提高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对方,应多方核实,谨慎处理。
一起典型的“货到付款”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中,嫌疑人手握数千条老年人的公民个人信息,其详细程度更涉及老人身体健康信息。
城关警方在此呼吁广大的老年朋友,千万不要相信街头出现的神医神药及其包治百病的谎言,防止上当受骗!
渑池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察大队对所有涉案物品进行装车扣押,共查获假保健中药丸(粉)77公斤,假冒伪劣性保健药品所用蜂蜜320公斤,疑似西地那非1.25公斤。
吸氢两小时可以抗肿瘤,写着中科院院士研制的防癌防衰老的产品竟是无资质的三无产品,已经被戳穿的酸碱理疗骗局仍在上演……
法官提示大家,在高价购买保健品及类似情形中,消费者及其家属要格外预防“次生诈骗”。
许多保健品公司打着“中医”“传统医学”“国学”等旗号,对老年人进行“洗脑”,导致老年人“有病自己治”,造成大量的家庭矛盾。
今年5月中旬,广西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,相关店铺销售有毒有害的黑骨藤长寿茶。8月中旬,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通报,该产品是有毒有害食品,应立即进行下架处理。
2017年7月份,犯罪嫌疑人林某采用“赠送保健品附带中奖券”的方式实施诈骗,在短短半年时间里,就骗取几百名老人共100余万元。
日前,南开警方抓获多名由贵州来津,在市场内卖假药诈骗中老年妇女的犯罪嫌疑人。
不少营销人员利用一些或真或假的数据和绝大部分人听不懂的“专业”词汇,一对一地讲述所谓老年病的发病机理、发病后的危害性,老年人的脆弱心理便开始崩溃了。
接头免费抽奖“送礼品”,骗人不成竟将市民打伤扔进河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