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权健肿瘤医院,不治疗只开秘方药拿提成
天津权健肿瘤医院前医生陈晓辉(化名)介绍,在医院,医生不做手术,没有放疗和化疗,只要按照经销商“老师”的暗示开秘方药,就能拿提成。拼的不是医术,而是话术。
天津权健肿瘤医院前医生陈晓辉(化名)介绍,在医院,医生不做手术,没有放疗和化疗,只要按照经销商“老师”的暗示开秘方药,就能拿提成。拼的不是医术,而是话术。
已经出现30多年的保健食品,”毁誉参半”这个形容词一直如影随形。一方面,保健食品行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,已列入”十三五”国家食品安全规划;另一方面,涉及保健品的负面舆情事件越来越多,老人用多年积蓄购买保健品被骗的案例比比皆是。 2...
“保健品爱好者看过来,保健品“抗癌”功效并未得到药监部门的证实。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张洪涛提醒消费者
尽管受到多次处罚,网上仍然充斥着“ST因子”调理肺结节、牛皮癣、痛经、癌症、心脑血管疾病、子宫内膜增生等“成功案例”和“康复案例”。
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批捕一起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案嫌犯,他们带老人抽血后进行“干细胞培养”,再以输液形式注射,一针标价达到59000元。
老年人群体对生老病死应该有理性和客观的认识,不要把维持晚年体面、尊严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各种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身上。
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意识,尤其是对在网站和医院附近发放的治疗某种疑难杂症的药品广告,更要擦亮眼睛,提高警惕,
近日有消息称寿仙谷在宣传中宣称其产品的抗癌、抑制肿瘤生长、对于多种慢性病的治疗功效,被指涉嫌虚假宣传。
经营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在口头宣传时,往往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不佳的恐慌心理,夸大商品的功效,哄骗、引诱老年消费者购买商品。
其实所谓保健品,都是在利用老年人的健康焦虑,制造健康恐惧,然后收割老年人的智商税。
老年消费者应科学、理智地看待养生、保健品的宣传,不要轻信虚假宣传。
希望广大群众擦亮双眼,特别是老年人,不要听信一些保健品的虚假和夸大宣传,不要被传销组织迷惑和利用。
业内人士称,这类骗局让很多老人上当受骗。对方往往打着养生讲座的名义,给老人小恩小惠,最后高价卖药。
渑池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察大队对所有涉案物品进行装车扣押,共查获假保健中药丸(粉)77公斤,假冒伪劣性保健药品所用蜂蜜320公斤,疑似西地那非1.25公斤。
吸氢两小时可以抗肿瘤,写着中科院院士研制的防癌防衰老的产品竟是无资质的三无产品,已经被戳穿的酸碱理疗骗局仍在上演……
法官提示大家,在高价购买保健品及类似情形中,消费者及其家属要格外预防“次生诈骗”。
许多保健品公司打着“中医”“传统医学”“国学”等旗号,对老年人进行“洗脑”,导致老年人“有病自己治”,造成大量的家庭矛盾。
2017年7月份,犯罪嫌疑人林某采用“赠送保健品附带中奖券”的方式实施诈骗,在短短半年时间里,就骗取几百名老人共100余万元。
不少骗子利用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,大打亲情牌骗取信任后进行诈骗。子女要多关心老人,让老人了解常见诈骗手段,有所防范。
黄教授认为,老年人生活比较空虚,想要主观上克服这种心理很难的,但是只要自己发展些兴趣爱好,自己找事情做,不仅身体好了,保健品公司也没有空子可钻。
电话营销骗局已经从直接的推销保健品、保险、贷款、高息理财发展到老年证升级、组织低价游等形式,让人“防不胜防”,成了专门针对老人的“城市牛皮癣”。
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认为,现在的问题不只是保健品冒充药品,而是药品冒充保健品,毁损了中药形象。
2018年11月6日,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破获一起非法经营案,抓获两名非法经营犯罪嫌疑人,涉案金额150余万元。
许多老人的维权以及法律意识较低,一旦上当受骗不喜欢报警。他们怕子女埋怨,怕人笑话,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,这让骗子们有了更多逍遥法外的机会。
专家讲座随意听、鸡蛋大米免费送、外地旅游便宜去...这些都是骗子的套路,通过这些手段,原价一二百元的保健品身价往往会翻上十多倍,甚至摇身一变成为所谓诺贝尔奖得主研制、包治百病的"神药"。
微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业方式,有人赚的盆钵满满,有人输的血本无归,而百年顺和堂却在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种种问题深陷舆论风波,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猜测,未来它将何去何从?
凡是骗子要骗人,有二个要素。第一个你有缺点,或特别需要或贪婪。第二个是必须经过洗脑这个过程。
朔州市工商局提醒中老年朋友,千万警惕不法分子拉虎皮扯大旗,冒充医药专家,以赠送礼品为诱饵,过度宣传保健品的作用与功效,欺骗钱财。
广州荔湾警方经过一个多月侦查,端掉一个高价售卖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团伙。经查,该团伙在广州、佛山、东莞等地开设多处经营网点,现已破获该团伙案件52宗,及时为60多名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。
保健品推销员讲述亲身经历,每一步都是套路。